[中心动态] 分析测试中心举办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理论与操作培训
日期: 2022-05-12
11月4日上午,为了提高所内外用户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了解和使用水平,分析测试中心邀请日立(中国)有限公司邹成亮高级工程师开展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理论与操作培训。培训详细介绍了扫描电镜的原理,S-4800/SU70/IM4000基本操作、应用与维护,能谱仪/冷冻传输,以及测试过程中注意事项。期间,针对科研人员提出有关电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次培训有生化转化、城乡矿山、催化转化、水合物基础、水合物开采、有机能源、太阳能、固废等所内团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约20名科研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提高了所内外用户对扫描电镜原理的了解,对拓展扫描电镜应用,提高日常科研水平和效率有积极的意义。培训现场
日期: 2022-05-11
生物质生化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气体,主要有氢气、C1-C6、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这些气体统称为炼厂气。炼厂气分析测试时需要一种特殊的气相色谱仪,通常由气路系统、阀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组成,其中,阀进样系统及分离系统是炼厂气气相色谱仪的核心。 广州能源所分析测试中心炼厂气气相色谱仪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针对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测试需求,分析测试中心邀请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赵宏宇高级工程师,于2022年5月7日上午开展气相色谱阀进样技术应用案例的线上交流培训。赵宏宇工程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气相色谱的应用和方法开发工作,十多年间先后在气相色谱的食品、环境、化工方面从事色谱应用和支持工作,并主导了很多大型石油炼油、化工和能源项目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多领域行业视野。交流培训中,赵宏宇工程师对分析测试中心炼厂气气相色谱仪的配置、
[中心动态] 新购GC-MS完成安装培训和试运行并正式投入使用
日期: 2022-05-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解决了复杂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性鉴定难题,为复杂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测试手段。 为满足所内日益增长的测试需求,缓解测试压力,提高分析测试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分析测试中心于2021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购置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race1300-ISQ7000),并于近期完成安装验收工作,各项指标优异,目前已投入使用。仪器安装完成后,分析测试中心邀请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王睿工程师开展了关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操作软Chromeleon7.3及数据分析的专题培训,相关研究室研究生及部分所内职工参加了培训。在实操过程中刘世君工程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逐步培养相关人员独立上机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解决了大批量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总结出了运用好新系统的方法,为科研发挥作用。培训交流现场仪器装置
日期: 2022-01-24
近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2021年度技术支撑人才入选名单,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研究室正高级工程师陈炯聪、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师付娟2人入选,实现了研究所在该项院级人才项目支持零的突破,体现了研究所在优秀技术支撑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项目旨在加强技术支撑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障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广州能源所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关键技术攻关及支撑人才的培养与激励,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希望全所青年人才以先进代表为榜样,切实增强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好“国家队”“国家人”,扛起“国家事”“国家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陈炯聪博士简介: 中共党员,长期以来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国家科技部高新领域评审专家、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
日期: 2021-12-07
12月7日,为了推广物理吸附法的应用,加强所内外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用户间的交流,广州能源所分析测试中心举办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技术培训班,主讲人陈佩丽工程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和孔径的类型、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概念、固体材料对气体的吸附现象及其吸附过程,分析条件的选择,吸附质的选择及优势的分析等物理吸附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基本公式,样品量的要求,样品脱气的条件等测试原理与相关知识;吸附等温线的解读;BET、BJH、t-plot、DR、HK、SF、DFT等方法解读和使用事项等。还进行了现场交流一一解答科研人员的困惑问题。本次培训班有所外的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以及所内的水合物开采、生物质催化、生物质转化、城乡矿山、环境能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团队的近二十名科研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提高了研究所科研人员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的使用水平,促进了相关分析表征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培训交流现场
[中心动态] 分析测试中心举办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及应用培训班
日期: 2021-11-30
11月30日,为了推动核磁技术的应用,加强核磁用户间的交流,广州能源所分析测试中心举办了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原理及应用的培训班,主讲人陈晓丽博士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核磁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技巧、及其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讲解了NMR测试的具体步骤、核磁软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NMR数据的处理方法等。此外,还进行了现场交流,一一解答科研人员的困惑问题。最后,进行了上机演练操作,帮助测试人员快速掌握了测试的要点。 本次培训班有生物质催化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有机能源材料、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团队的十余名科研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提高了研究所科研人员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使用水平,促进了相关分析表征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培训交流现场
[中心动态] 分析测试中心举办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与应用培训
日期: 2021-11-22
11月19日广州能源所分析测试中心付娟高级实验师进行了固体核磁原理与应用培训,科研团队7个课题组10余人前来参与学习和技术交流。 培训首先介绍了固体核磁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主要对常用到的化学位移、ppm单位、纵向驰豫(T1)、横向驰豫(T2)、自由感应衰减(FID)、核磁共振信号检测、扫描次数对信号的影响这些常用到的概念和参数进行了讲解。对固体核磁中的几种相互作用: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偶极耦合相互作用、核电四级耦合相互作用、J耦合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对谱线增宽的影响进行了说明。接着介绍了魔角旋转技术,讨论了不同转速、旋转边带对各向同性峰的影响;介绍了交叉极化技术、异核去耦技术、同核去耦技术脉冲程序与优点;讨论了固体与液体探头的差异。 培训的第二部分结合了分析测试中心固体核磁测试的应用和与我所工作贴合紧密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在生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催化剂表征的应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共价有机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电池研究中的
日期: 2021-11-01
扫描电镜主要用于材料的微观形貌观察以及微区元素成分、线分布、面分布等分析,是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的重要仪器之一,在日常科研中有非常广泛应用。为了加深和方便广大师生对扫描电镜的了解和使用,10月27日,分析测试中心莫家媚工程师在所内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理论与操作培训。理论培训简单介绍了中心的扫描电镜平台,重点讲述了扫描电镜原理及应用、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与讨论三部分内容。讲解结束后,就同学们提出有关样品制备、冷冻扫描电镜、能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理论培训结束后,分上午和下午两批次进行扫描电镜的上机操作演示,重点让学生进行常用功能的操作演练。 此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普及了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应用等专业知识,解答了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对扫描电镜操作的熟练度,对拓展扫描电镜应用,提高日常科研效率有积极的意义。培训交流现场
[中心动态] 分析测试中心举办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及维护培训讲座
日期: 2021-10-1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研究所日常科研实验中应用最广的分析测试仪器之一,为了培养广大师生独立操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能力,加深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理解。10月19日上午,分析测试中心邀请赛默飞世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南区应用经理颜伟贤开展了关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及维护的专题培训,相关研究室研究生及部分所内职工参加了培训。 对分析测试仪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科研人员参与整个分析测试过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研究所科研活动特点,分析测试中心刘世君工程师作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注意事项及简易谱图解析的报告,并针对测试中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运维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颜伟贤经理从仪器基本原理出发,对TriPlus RSH Trace1300-ISQ-Q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维护、操作及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现场逐一解答了部分同学的相关问题。理论培训结束后,分析测试中心刘世君工程师带领部分研究生
[中心动态] 广州能源所举办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交流培训会
日期: 2021-10-13
2021年10月13日,广州能源所邀请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多位资深专家到所开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交流与应用培训。 授课专家具有多年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以下简称XPS)研究、分析测试方法开发以及分析数据处理的经验,就XPS的原理、XPS在新能源材料和催化剂分析中的应用及发展、XPS数据解读分析等方面展开讲解。 此次交流培训会提高了研究所科研人员XPS的应用水平,促进了XPS分析表征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也为研究所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交流培训会按照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控制线下参会人数,同时开展线上同步直播互动。所内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40余人,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国赛宝实验室等所外单位的多名科研人员在现场参加了此次培训,省内外有600余名同行科研人员通过线上直播收看了此次会议。并同时进行了线上、线下的问答,互动热烈、交流充分。交流现场